退役≠報廢 新能源車舊動力電池如何變廢為寶?

分享到:
分享到:

退役≠報廢 新能源車舊動力電池如何變廢為寶?

2025年02月23日 08:35 來源:央視新聞客戶端
大字體
小字體
分享到:

  2月21日,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《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》。會議指出,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已進入規(guī)?;艘垭A段,全面提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為重要。

  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(guī)模有多大?

  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進入規(guī)模化退役階段,那么,退役就等于報廢嗎?新能源車舊動力電池如何變廢為寶?首先來了解一下,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(guī)模到底有多大?

  近年來,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,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2024年底,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,動力電池裝車量多年全球領先。隨著動力電池退役量逐年上升,其回收利用備受關注。有報告預計,到2030年,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(guī)模將突破千億元。

 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包括哪些方式?

  如此大規(guī)模的“退役”電池,該如何安全高效地回收利用呢?

  專家表示,目前對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兩大類。當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%以下時,動力電池就不適用于電動汽車上,需要回收處理。其中:

  當電池電量在50%到80%之間的,會進行梯次利用,也就是將已退役的動力電池拆解重組后,做成應急電源、儲能設備等,繼續(xù)服役。

  如果電池容量衰減到40%以下,就會進行拆解、破碎等處理,提取電池中的鈷、鎳、鋰等金屬原材料,循環(huán)再造新電池。

  此前,總臺記者探訪了廢舊新能源汽車拆解的生產線↓↓↓

  在上海老港工業(yè)園區(qū),記者來到了國內首條自主研發(fā)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車拆解線。在這里每輛車進廠后都會通過滑軌自動運輸,并且通過傳感器被自動定位。

  上海新金橋環(huán)保汽車拆解分公司總經理 石生東:這臺新能源汽車拆解完成后,核心部分有兩部分,一部分是鋰電池,還有一部分是電控系統(tǒng),整個鋰電池和電控系統(tǒng)占到整車拆解價值的50%以上。

  這些拆下來的退役動力電池會送到電池回收企業(yè)進行資源回收,在這里可以把動力電池通過化學方法提取出再生材料,其中,鎳、鈷、錳的回收率達到了99.6%,鋰的回收率達到91%。這些回收材料可以重新制備成動力電池的正極材料,應用在新電池上,真正實現(xiàn)了電池資源從哪里來到哪里去。

 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

  如何“吃干榨凈”?

  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,如何才能“吃干榨凈”?這方面有什么標準和規(guī)范嗎?去年12月,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發(fā)布新版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(yè)規(guī)范,完善回收和綜合利用體系,促進安全高效循環(huán)利用。

  在新規(guī)范條件中,重點聚焦四方面內容:

  一是優(yōu)化技術指標體系。將冶煉過程鋰回收率的技術指標由不低于85%提高至不低于90%,新增破碎分離后的電極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%、雜質鋁含量低于1.5%等技術指標。

  二是更新完善標準規(guī)范。增補《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拆解規(guī)范》《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規(guī)則》等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拆解、編碼標準。

  三是新增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相關要求。明確梯次利用電池不得用于電動自行車、再生利用企業(yè)應當兼顧處理電動自行車廢鋰離子電池等要求。

  廢舊動力電池有可能修復嗎?

  隨著科技的發(fā)展,未來廢舊電池有可能修復嗎?還真的能。日前,復旦大學科研團隊發(fā)布研究成果,可以對鋰電池進行精準治療,讓廢舊電池重獲新生。

  為了應對鋰電池老化、衰減等問題,復旦大學科研團隊通過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電池的“壽命”其實和人體健康類似,問題往往集中在某個核心部件,也就是活性鋰離子。如果能精準補充損失的鋰離子,就能大大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?;谶@個想法,團隊開發(fā)了一種像“藥物”一樣的鋰載體分子,可以通過注射的方式補充電池中的鋰離子。

 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、研究團隊成員 高悅:我們的技術可以實現(xiàn)精準治療, 使得它在使用之后還能夠恢復到初始的狀態(tài)。對于一個商用的磷酸鐵鋰電池,按照以往來說,它在使用2000次之后就會容量衰減、報廢。我們有了這項技術之后,可以讓它在使用12000次之后,還能保持接近于你初始拿到這個電池的健康狀態(tài)。

  那么,這個像“藥物”一樣的鋰載體分子是怎么找出來的呢?科研團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化學知識,將分子結構和性質數(shù)字化,通過引入有機化學、材料工程技術等方面大量的關聯(lián)知識,構建數(shù)據(jù)庫,在多次實驗后獲得了這種新的鋰離子載體分子。

 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、研究團隊成員 高悅:這種分子修復商用電池的效果非常好,成本也非常低,它還可以幫助開發(fā)新的綠色電池。

  目前,這項技術已經通過多種電池的測試,并與國際頂尖電池公司展開合作,希望能盡快應用到實際生活中。(央視新聞客戶端)

【編輯:蘇亦瑜】
發(fā)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(fā)言,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(xié)議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評論
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