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國際觀察)本田日產“抱團取暖”仍需面臨諸多挑戰(zhàn)
中新社東京12月24日電 題:本田日產“抱團取暖”仍需面臨諸多挑戰(zhàn)
中新社記者 朱晨曦
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23日在東京共同宣布,雙方已就合并事宜簽署諒解備忘錄,將正式開啟合并談判。如果合并成功,雙方成立的新集團將成為僅次于豐田和大眾的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。
雙方合并早有苗頭
早在2020年,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就曾曝出日本政府試圖撮合本田與日產合并的消息。報道稱,由于擔心自動駕駛技術發(fā)展及電氣化轉型導致日本汽車產業(yè)失去傳統(tǒng)燃油時代的優(yōu)勢,日本政府試圖撮合本田和日產進行合并談判。
自今年以來,本田和日產之間合作愈發(fā)密切。本田和日產今年3月達成意向,開展電動汽車生產和車載軟件技術戰(zhàn)略合作可行性研究。與日產組成企業(yè)聯(lián)盟的三菱汽車8月加入相關磋商。
本田和日產23日在東京宣布,將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控股公司,雙方均作為該控股公司的子公司,以此方式進行合并。合并后,雙方將保留各自的品牌。本田和日產計劃于2025年6月達成最終合并協(xié)議,控股公司擬于2026年8月正式成立并同步上市。
據(jù)日媒報道,控股公司過半數(shù)的董事將由本田提名,總裁將從本田提名的董事中選出。這意味著該集團實際上將由本田掌舵。此外,日產合作伙伴三菱汽車也考慮加入該集團,將于明年1月末作出判斷。
《日本經濟新聞》稱,如果三菱汽車也加入,這個新集團的汽車總年銷量將超過800萬輛,規(guī)模可以與日本豐田汽車、德國大眾汽車相匹敵。
競爭力下滑是事實
本田和日產是僅次于豐田的日本第二和第三大汽車制造商。據(jù)日本廣播協(xié)會(NHK)報道,本田成立于1948年,最初生產摩托車,后將業(yè)務擴展到汽車、客機等領域。本田2023年全球銷量為398萬臺,居世界第7位。日產成立于1933年,2023年全球銷量為337萬臺,居世界第8位。
不過,本田和日產的經營狀況在2024年遭遇了嚴峻挑戰(zhàn)。本田財報顯示,本田2024財年上半年營業(yè)利潤增長至7426億日元,同比增長6.6%;凈利潤4946億日元,同比下降19.7%。日產財報顯示,日產2024財年上半年營業(yè)利潤為329億日元,大幅下滑90.2%;凈利潤為192億日元,同比下滑93.5%。
分析人士指出,全球汽車產業(yè)電動化、智能化浪潮來襲,而日本車企轉型遲緩。銷量下滑、經營陷入困境促使日本車企“抱團取暖”。NHK報道稱,就電動汽車銷量而言,日本車企的存在感并不突出。隨著汽車電動化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(fā)展,車載軟件的研發(fā)變得愈發(fā)重要。由于車載軟件研發(fā)耗資巨大,日本車企希望通過合并等方式分擔成本,提高競爭力。
此外,據(jù)日媒報道,近期鴻海精密工業(yè)有意收購日產的控股權,這也讓日產與本田產生危機感,加速了啟動合并的進程。
“抱團取暖”仍有諸多挑戰(zhàn)
就在本田日產正式宣布啟動合并談判的當日,日產前CEO卡洛斯·戈恩給雙方的合并潑了一盆冷水。他說,兩家公司的優(yōu)勢和劣勢均集中在相同領域,此次合并缺乏互補性。
日本《每日新聞》說,本田和日產均以乘用車為業(yè)務中心,其在海外出口國及投資項目上有著不少重合,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課題?!度毡窘洕侣劇贩Q,本田和日產各自有著不同的企業(yè)歷史與企業(yè)風格,就如同油和水一般,雙方的整合需要克服巨大障礙。
分析人士指出,合并并非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,如今本田和日產的核心業(yè)務仍以燃油車為主,在新能源核心技術儲備方面相對薄弱,如何在快速發(fā)展的新能源時代保持競爭力,是合并后面臨的重要挑戰(zhàn)。(完)
國際新聞精選:
- 2024年12月26日 21:04:47
- 2024年12月26日 12:56:01
- 2024年12月26日 10:43:25
- 2024年12月26日 10:32:32
- 2024年12月26日 08:19:26
- 2024年12月26日 07:24:35
- 2024年12月26日 07:19:40
- 2024年12月25日 10:42:06
- 2024年12月24日 16:42:26
- 2024年12月24日 15:21:51